▶ 指数行情

上证指数

深证指数

创业板指数

业绩基准是什么意思,业绩基准和预期收益率一样吗

时间:2023-4-21 阅读:101次 作者:365股票网

以前买理财很简单,看个“预期收益率”就行了。现在买理财,对认知提出了新挑战,“预期收益率”齐刷刷都改成了“业绩基准”。

“业绩基准是什么意思?”、“和预期收益率是一回事么?两者有啥区别?”……

别急,365股票网整理了关于业绩基准的相关问题,9问9答,保证你一文get所有答案。

Q1. 什么是业绩基准?

业绩基准是指理财产品管理人基于过往投资经验,参考同类型产品并结合当下市场情况,对本产品设定的投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目标仅供参考,不代表产品管理人对投资者的收益承诺。简单来说,就是产品管理人给自己立的业绩Flag。

Q2.市场上的业绩基准都是什么样的?我们常见的业绩基准有以下几种,比如:

1)单一数值型

业绩基准是什么意思,业绩基准和预期收益率一样吗

这类基准的呈现方式简单明确,感受更直观,便于投资者根据自身投资预期选择配置产品。

2)区间数值型

业绩基准是什么意思,业绩基准和预期收益率一样吗

如上图,区间数值型的比较基准是在两个数值的范围之内,通常是管理人根据相应的产品策略,进行历史数据模拟回测而推算出的收益率区间。

3)指数组合型

业绩基准是什么意思,业绩基准和预期收益率一样吗

这类基准综合考虑了产品类型、投资范围和资产配置比例等因素,利用几类指数的复合指标作为产品的业绩基准,通常适用于追求相对收益的资管产品。

综上,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常用的是前两种比较基准,而指数组合型大家通常会在公募基金中见到。

Q3. 如何正确理解业绩基准?

业绩基准实则隐含了三层含义:

第一,和“预期收益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仅是一个参考数值或数值区间,不代表收益承诺;

第二,“基准”你可以理解为产品管理人为产品业绩立的“Flag”。当然,这个“Flag”不是随便拍脑袋定的,而是管理人通过市场情况、投资标的、产品类型等一系列因素综合测算得出的;

第三,“基准”之上不少理财产品还会设置超额业绩报酬,这个设置的内涵是,管理人需要努力达到并超越业绩基准,以此获取更高的超额业绩的提成回报。

Q4.为什么要设置业绩基准?

在“资管新规”背景下,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已成定局。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出现,打破了投资者对产品收益率的预期依赖,那“业绩基准”就可以作为大家投资决策的参考依据。

对管理人来说,业绩基准不仅是其运作产品的收益目标,也是超额管理费分成的参考标准。也就是当理财产品到期,实际收益超出业绩基准的部分,投资者和管理人会按照产品说明书中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以此达到双赢目的。

对投资者而言,设置业绩基准,是为了帮助大家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建立更理性科学的判断,同时打破过往刚性兑付的固有思维。

Q5.业绩基准是预期收益率吗?

强调一下,业绩基准绝对不是预期收益率。虽然两者都代表了收益估值,但背后的意义差别很大。前者表示产品收益率目标,能不能达到是个未知数,要看产品运作情况而定,是个随时变量,换言之业绩基准可能会与实际收益存在较大偏差;而后者往往隐含刚兑性质,是个固定预期值。

所以两个概念完全不同,大家千万不要混淆。

Q6.业绩基准表示过往历史业绩吗?

两个指标代表不同的意义:过往历史业绩表示过去的投资成绩,比如过去1年/3年收益率、成立以来收益率等等,不代表将来;而业绩基准是指产品管理人基于市场情况、投资标的、期限等综合预判下的指标,也是对未来收益目标的预判。

Q7. 超额业绩报酬和业绩基准有什么关系?超过业绩基准,收益怎么分?

我们在产品说明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某产品业绩基准为xx%,若理财产品到期或提前终止时,理财产品份额的收益超出业绩基准,对于超出部分按照xx%的比例由产品管理人收取超额业绩报酬。”

举个例子:假设你认购了一款净值型理财产品,该产品业绩基准为5%,产品期限为1年,收益超出业绩基准的部分按照50%的比例由产品管理人收取。1年之后,该产品运作良好,最终收益率达到8%。但其实你到手的收益率并非8%,而是5%+(8%-5%)*(1-50%)=6.5%。但如果产品运作不达目标,低于业绩基准,那么管理人也就不会提取超额业绩报酬了。

Q8. 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都有业绩基准,对投资者来说意义相同吗?

公募基金的业绩基准一般不会出现绝对数字的业绩基准,而是一个相对业绩基准,一般是由股票或债券指数组成,相比而言理解起来的难度就更大一些。

对于银行理财的投资者来说,业绩基准相对容易理解一些,但是也不能把业绩基准当做最终的实际收益。

Q9.  如何理性看待业绩基准?

首先,大家需要明确业绩基准仅是理财产品设定的未来目标,不等于最终实际收益且存在不及预期的可能性。

其次,需要改变过往对于预期收益率的路径依赖,过去眼睛一闭一睁,收益可能就实现了。可现在买理财产品需要更高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投前了解管理机构资质、产品投资标的、策略、底层逻辑等,投中关注净值表现、产品运作情况、资产组合调整对产品收益的影响等等。最后,建议大家在关注产品净值表现和运作情况的同时,还应更多地结合自身流动性需求和投资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产品,以更好地匹配自己的投资目标。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2720141480@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