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大家应该都有一个感受,就是一到季度末、年度末,股票市场就剧烈波动,而季度初又有风格切换到趋势,这种波动的背后有各种驱动因素,其中一个很大的驱动因素叫Window dressing。
这个词是英文来的,我没有找到地道的翻译,直译是“橱窗装饰”,感觉这样翻译其实也蛮好,就是我们在逛街的时候,各家店铺都有一个很大的窗子,透过窗子看到店里的商品,店铺为了吸引客户,就把橱窗装饰的更加好看,这叫橱窗装饰。
这在股市里面,基金公司也会做橱窗装饰,大概的解释是基金公司需要披露信息,这个时候就像把基金的情况打开给客户看,而基金公司的橱窗就是他们披露的报告,基金公司都想把报告做得更吸引客户,所以也会做橱窗装饰(window dressing),基金经理的window dressing有很多种,比如说把风险高的股票短暂卖掉,然后买回风险低的股票并写进披露的报告里(因为他们只需要披露报告的那个时点的持仓),这样使得客户看起来取得这个收益,持有的股票风险并不高(收益和风险会组成一个指标,叫Sharpe ratio,不过这个问题的确比较专业一些,想更加深入了解的,可以查看之前写过的文章,有详细的介绍:今天介绍个专业(且有用)的词汇!),比如刚刚过去的月末,很多基金经理卖出AI、买入其他股价低位的公司,不希望客户看起来是去追高或者博弈主题股;或者基金经理把仓位调整的更加均衡,使得客户相信取得这样的业绩不是因为一次性高仓位博弈一个股票成功,而是通过均衡的配置获得的,让大家认为基金收益的可持续性更高,等等。而这些短期变动往往在报告披露之后再调整回去,用来使得基金报告更好看的短时间的变动就叫window dressing。
它发生的时间就是报告披露前,所以每个季度、年度末都是很高的波动,因为很多基金调仓,而有些基金经常平时多净值波动与测算出来的相差很远,而季度末或者年度末披露的信息是和上一个报告又差别不大的话,很高概率就是做了window dressing。
当然,还有些基金经理为了不让市场知道自己会买什么股票,他们可能会等到报告披露之后开始买入新的股票,这往往会让我们看到每到季度或者年度初,都有风格切换的那么一点点意思,因为很多基金集中交易,导致出现板块性异动的倾向,当然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window dressing,只是逻辑上差不多的。
这种做window dressing的基金经理是否值得信赖,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本质来说这是一种欺骗,我个人不喜欢这样的基金经理,因为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欺骗你,就可以在其他事情上欺骗,当然基金经理会给出自己不同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