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了一周时间给大家梳理了震荡市行情的特点,逆势热点、短线、中线等操作的机会,那么就剩下一个长线还没有分析,而且这个是最被股民关注,但由于周期越长,未知因素越多,股民需要做的准备也越多,而且近期就有一个机会点,供大家参考。
长线操作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思考
“您给挑一只长线个股吧,就是那种买了之后,一路持股赚钱,不用看盘,也不用干任何事儿,躺着就赚钱的那种,有没有?”是不是很熟悉,这是很多投资者平时交流中,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说实话,我个人也经历过这个阶段,但结果是非常苦涩的,后来我也有过反思。
举例来说,也是我个人实战参与过的两只行业低迷期的个股,一只是伊利股份,另一只是水井坊,确切地说,都是利用的ST摘帽股模式参与的。所以,我只把握了其部分的利润,并没有把握行业的全部利润,可以说这是我个人能力的局限,也恰恰是体现了,长线操作的重要因素,长线操作靠的是智慧与勇气的博弈,真的是思路决定收益,策略决定操作。

以伊利股份为例,当时行业经历了重大利空,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了行业的大动荡,伊利股份更是从绩优股直接变成了退市警示个股,而且看不到未来。而实际上,仔细研究可以发现,一次性的大幅计提,已经让伊利股份的风险提前释放了,所以该股被ST后反而一路上行。我个人是在2010年2月后介入的,价格在4.2一线,随后该股有冲高5元又跌回,算是第一次的考验;随后摘帽后上行,此时也熟悉了,就稳定了。但到了年底,突破6.5后又调整了,随后赶上了市场调整周期,2011年6月后更是一波跳水,将利润基本上回吐了,甚至一度亏损,但还是忍住了。还好,后期很快反弹了,算是稳住了,然后又有了希望。可惜到了2012年6月又来了一波跳水,跌了2个月后才企稳,到了2012年底才有了大涨,这一波算是让之前的努力实现了机会。尽管2013年6月还有考验,但前面好几次了,所以这次挺住了,随后一波大涨到15元,在回落到13元一线,选择了撤离。

但众所周知,该股随后大涨到35元,9年超过30倍利润,而我只有把握其中3倍利润,这就是问题,长线真的是考验一个人的耐力和研究能力,更是对于市场环境,行业发展,个股趋势的综合考验。那么,正是由于我的对于行业、公司前景的判断局限,所以只能做这样的利润,而更大的利润空间,就需要提升自己相关能力。正所谓能力圈决定盈利圈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还有一个更大的因素,对于风险的承受力,我们可以发现,国内机构投资者往往比海外机构投资者要急躁很多,这背后是源于排名考核迎来,QFII在A股操作的宽松度更大,所以我们看到一批个股QFII介入后,几年跌幅40-50%依然可持股,随后几年涨了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大行情,这背后研究能力的自信和风险忍受力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