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有风险吗?有,一大堆!
(1) 风险投资固有风险。
首先必须明白,股和债是两种不同的投资标的。在法律上,即使公司破产也是先还债再向股东分配剩余价值(如果还有的话)。
从别人那里借来的钱属于债、收款后还没有发货属于债、收款后还没交房属于债,储户存款也是银行欠储户的债。哪天公司不想干了,必须按法律规定的顺序先还债,债还完了还有剩余,才能轮到股东分配剩余价值,也就是股东排最后。
所以,不管你向哪个公司投资当股东,都存在损失本金的可能。都属于风险投资。
(2)股价波动的风险。
假如二蛋投资开个大超市(比如注册资本1亿),即使财务月月汇报亏损严重、现金流缺乏,但外人眼里可能二蛋还是个亿万大老板。直到哪天二蛋实在干不动了,将超市以100万卖掉,这个时候才传出来原来这个超市就“值”100万。
可是公开上市的公司不同,它的股价在交易日内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股价波动是常态,有时候还很剧烈。 以巴菲特偏爱的美国银行为例,次贷危机期间股价从30多美元最低跌到了2块多美元。
所以,买之前,先要有心理准备,自己有没有这种承受能力(心理的、经济上的),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把自己短期要用的钱拿来投资股市绝对不是明智的做法。
(3)盈利下滑的风险
对于银行来说,盈利下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收入下滑,一是资产减值。
银行收入端,一类是利息差,就是贷款利息减存款利息。贷款利息=贷款规模X贷款利率;贷款利率降低而存款利率不降的话,就会减少银行的利息差(利息净收入)。另一类就是手续费和佣金。
盈利下滑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资产减值损失。 就是贷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了。这是目前压制银行股价的最重要原因,大家都担心这个,所以不敢买银行股。
比如经济下行、疫情影响、失业增加、房地产不好(包括烂尾等)。 比如前两天烂尾楼停贷风波,网上各种讨论,有人认为对银行影响很大,银行自己发声说没多大事,作为投资者,必须理性分析。
(4)流动性风险(现金流枯竭)
比如大家都到银行取钱,发生挤兑。银行没有现金能取了,只能申请破产。
上面列举的是银行的一些主要风险点。每个风险如何从数量上去衡量,考验一个人的投资判断能力了。
投资银行股的风险2从收益到风险。
收益方面,只要跟踪计算一下,就很快能得出结论,详细研究的话,翻看前面的文章。
一项投资,不仅仅要考虑收益的一面,也要充分考虑风险的一面,这样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定。今天我们就房地产下滑对银行贷款资产质量的影响做具体讨论。
银行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贷款大致分为对个人的按揭贷款和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对公融资。以兴业银行为例,2021年年报披露自营涉房融资共计16532.58亿,整体不良率1.34%。其中按揭贷款11211.69亿元,占比67.82%,不良率0.49%,对公融资5320.89亿元,占比32.18%。
以下是兴业银行2021年年报针对房地产融资风险的描述。
先看按揭这块,兴业按揭余额与房产总值比例为44.38%。如果按上涨后的房价计算,这个数值应该更低一些。由于个人债务是无限责任,再加上有房子做抵押,所以按揭这块,属于优质资产。即使不良有所上升,银行也会有办法应对的。
重点是对公的那部分,因为公司是有限责任,没钱还债就搞破产还真不好对付,所以,不要说小微融资难,谁都不愿意借钱给没资产做抵押的小微企业。兴业年报说其中4476.65亿有项目及抵押物,并且52%在北上广深、37%在经济发达城市。两者加起来占了89%。剩下的11%和没抵押的844.24亿,即使损失掉一半,差不多650亿的样子,兴业2021年净利润826亿,是不是过一年又恢复元气了?你看次贷危机后美国那些金融机构们不是又都好好的了吗?更何况兴业银行自己早早做好了准备,2021年末对公房地产融资业务拨备覆盖率 305.14%! 每年计提、每年核销,财务报表是不是就平滑掉波动了?无非利润少增长一点。
所以,普通大众都看见了的风险,可能真的已经不是啥风险了。怕就怕那种,大家情绪亢奋根本没有意识到风险,然后风险事件突然降临。。。
房地产已过黄金时期倒是真的,好在一个行业没落,总会有另一些行业兴起,作为万业之母,银行业总能找到自己赚钱的机会。比如兴业银行,它就发现了绿色信贷、投资银行的商业机遇。